本來這篇短文紀錄,只發佈在我私人的Instagram限動,分享嬋柔練習觀察的心得,
但意外的引發朋友(她本身是健身教練,也是我的嬋柔學生)的共鳴,分享出來可能對於需要的人也會有幫助。
原文的用字遣詞,保留了我比較簡潔且口語化的文字風格,在此有稍微潤飾過。
一開始是想分享,到底練嬋柔時候,腳底的動作與狀態,怎樣才是正確的。
–
可能上過嬋柔的人,觀察動作時候,會看過有些老師做動作時,
腳會先刻意地外八踩地、再內八踩地。
我們無法從外八內八去判斷動作品質,
因為這需要看到動作者的連續動態,
才能比較準確的觀察與分析。
但我想分享的是,有一段滿長的時間(大概超過一年?)
在練習中,都在極度克制自己的腳交大幅度的外八內八踩。
因為一開始培訓完,自主練習的時候,我就是那種,
動作幅度一定要做到最大、做到最滿 (可能還包含了亂甩) 的那種練習者。
有意識的去調整,腳的細節這件事,與老師用意象去引導學生如何動作,
或是解剖學拆解所謂的”正確”的動作路徑,並不是最有效果的方式。
意象引導跟解剖學分析動作,在學習的初期的確是幫得上忙,
也相對好理解 (可是”好理解”這件事,也有可能相對是你進步的阻礙),
但進入實務練習、真正跟自己的身體互動時,
你就會發現 – 局部細節都太片面了。
因為全身的結構是環環相扣的,而每個人的身體結構、當下狀態都不一樣。
應該關注的重點,還是要回到嬋柔的原則 – “連結”、”扎根”。
就像當初開始針對胸椎、頸椎段的鬆開練習時,我很清楚地感受到身體的進步,
釋放了脊椎深層長期卡住的壓力,於是我會很驚喜的,
向身邊人讚嘆,嬋柔運動的幫助與發生在我身上的變化,
從解決疼痛問題,到睡眠、呼吸、動作表現,
但在持續長期的練習後,在不同階段,感受到身體不斷的在變化,
經歷了無數次的驚喜之後,會發現:進步原來是有層次的。
於是,每當又有新一層的進展,內心感到欣喜的同時,
再也無法以前那樣天真地大肆宣揚,因為自己知道,
這只是進步旅程中的一小段路,這次你”最好”的身體狀態,
在下次的進步,又會再被打破、再被刷新。
那種感覺不像是在無止境的攀爬高峰,
更像是在拼一個沒有參照圖的拼圖,你會感覺到你逐漸完整。
在身體變好的一開始,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還破破爛爛,
而感到焦慮、喪氣,但到後來,你會習慣,
不斷發現身體有新的問題點 (問題本來就存在,只是因為開始想變好,
才發現原來之前以為的正常與健康,並不是自己以為的那樣),
而長出了一種安心感。
因為你知道:你正在漸漸掌握一種「變好」的能力。
你開始有能力掌控你真正能掌控的事。
好比說飲食控制、睡眠、運動習慣,或是好的心態,做出對自己人生真正好的選擇。
就像從出生開始,我們就無法阻止因為使用頻率、自然老化,
而導致的功能下滑,無論是皮膚、感官、肌肉,還是骨骼……。
那麼,當逝去跟失去是必然,什麼才是重要的呢?
是體驗,是 Observe and be present. 觀.自.在。
專注於當下,感受、體驗,才能創造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