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他健步如飛的身影,我心裡五味雜陳

昨天晚上,我帶我家10歲的毛孩老寶貝 —— 嘎比,去看診了。

這個門診,我其實已經排了三週,
只是想確認一件我心裡總有疑慮的事情。

在六月初,我觀察到嘎比左右腳的肌肉分布摸起來有點不太平衡,
有時候走路、爬樓梯時偶爾會偷偷騰空,腳像是沒力、懸著沒落地,
回想起來,牠今年後腿肌肉的流失,好像特別快。

這些線索都非常細微,小到可能大部分人根本不會留意,
但我太清楚他從小到大的所有習慣了,
所以我知道,一定有哪裡出了點狀況。

這間診所是有結構治療中獸醫治療的診所,
醫生非常專業,在一番觸診後便立刻安排針灸處理,
我還在摸摸牠的頭安撫情緒時,針已經一根根穩穩下好了。

我原本只是想確認我心裡那個對「異常」的直覺,

沒想到他真的需要治療。

診療結束後,我帶他到熟悉的公園散步放鬆,
看著他健步如飛,腳步像是回到青少年時期一樣的輕快,
我內心突然一陣複雜。

是啊,就跟人一樣,我們常以為「沒有病痛」就等於健康,
但其實很多時候,是你不想看、也不敢看,
直到哪天小問題變成大問題、不得不處理的時候,
往往就已經需要花更多錢、忍更多痛,才來得及補救。

我們很幸運,在還沒造成明顯日常不便之前,就提早發現、處理,
但有多少人或是毛孩,是等到壓力堆積到極限才爆掉呢?

有些人不是沒感覺,只是——現代生活太忙太吵太滿,
讓我們下意識地把自己和身體、情緒、感官切割開來。

當你跟自己的身體感覺斷線,你可能察覺不到疲累、壓力,
也無法好好地真正放鬆,等到身體用「疼痛」、「麻痺」、「疾病」來提醒你,
才驚覺它已經發出求救訊號很久了。

這件事也讓我想起前陣子跟男友討論的話題——
我們是不是該重新定義「健康」這件事?

這段對話我想之後再好好開篇分享,
但今天我只想說:你願意為自己留一點身體的空間與覺知嗎?

回到家後,我還在消化那一連串複雜的感受。
直到有個朋友關心我,我才終於說出一個讓我瞬間鼻酸的念頭:

「我是嬋柔老師,但我卻沒辦法教我家狗狗做嬋柔。」

嘎比這次的身體問題,其實就是從脊椎結構開始的。
牠脊椎輕微側彎,導致後腿出力不穩,
長期代償下來,連胸椎、頸椎、整個動作模式都被牽連。

如果牠是人類,我可以設計訓練幫他補足肌力、用嬋柔幫他減壓調整,
透過動作序列讓身體回正、結構回穩、神經連結重新串起來。
但牠不是人類,我現在能做的,只是帶牠去看診,
還得安排牠最討厭今年初才停掉的游泳課(笑)

跟朋友聊完,她驚訝地問:「嬋柔也有這方面的效果嗎?」

我說:「有啊,脊椎減壓、肌肉筋膜張力平衡,結構就會變好啊。」

被我推薦偶爾也會去上嬋柔課的她才恍然大悟地說:

「我有在家附近上過幾堂嬋柔課,雖然說不上來哪裡改變了,

但每次練完都覺得身體很舒服,腳踏實地的感覺。」

我跟她說,其實嬋柔的好,不只是在外在肌肉筋膜上的平衡,

更深層的,是神經系統的影響:

✔ 迷走神經的安撫
✔ 自律神經的平衡
✔ 本體感覺的敏銳
✔ 神經-肌肉-骨架的整合運作

長期的練習也會內化讓動作模式變得更有效率,

這些,才是我越練越覺得珍貴的地方。

說出口之後,我的情緒也慢慢理清了。

原來讓我五味雜陳的,是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但同時我也知道,我其實已經盡力了,

只是還想再多為牠做一點、為身邊人做一點、也為我自己做一點。

所以我也想把這封信,當作是一個提醒,給你,也給我自己。

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再忙,也保留一點時間與關注力給自己,

能夠誠實地問自己一句:「我今天,好好跟身體相處了嗎?」

那我相信——我們就會比昨天更靠近健康一點。

不用完美,也不需要一次到位,

只要願意慢慢來,就已經很好了。

願你也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裡,走出輕盈的人生腳步。

喬西
喬西